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大東亞戰爭肯定論





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有人說

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

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

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

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

一句句 一頁頁

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

像我呼喚

帶領著我一起遨遊

直至最後一頁

在博客來看到

大東亞戰爭肯定論

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

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

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

已經練就到了

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

而#GOODS_NAME#

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

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

便覺得韻味非常

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

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

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

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

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~~~



大東亞戰爭肯定論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全島要塞化:二戰陰影下的台灣防禦工事(1944:1945)







上溫柔的勇氣——蔡焜霖牢獄與思念之歌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  • 《大東亞戰爭肯定論》



    台灣以往都接受「抗日戰爭」的解釋體系,

    也非常習慣「太平洋戰爭」的視角和論述,

    但本書想告訴你,

    不,那其實是「大東亞戰爭」,

    是從幕末就已開始的「東亞百年戰爭」之起點,

    是日本抵抗「西方列強入侵亞洲」的戰爭之最終章!



    來自戰後日本右翼的經典、無法被忽視的論述,

    一部至今仍充滿爭議的日本近代史!



    無論你同意或反對日本右翼對二戰的歷史解釋,

    要瞭解此種思潮,本書正是無可迴避的原點。



    「我的《大東亞戰爭肯定論》,不是為了合理化日本至今所走的腳步。

    只是,為了抵抗『歷史偽造』與『全面否定、醜化民族精神』而書寫。」

    ──林房雄



    ●幕府末年日本的「開國」,是在「西力東漸」之下的屈從嗎?

    ──從「攘夷」轉變成「開國」,只是將「開國」當成儲備未來實力的手段,事實上「開國即為攘夷」。在薩英戰爭與馬關戰爭中,儘管敗北,薩摩、長州兩藩卻展現出超乎西方預料的強烈抵抗,使得列強明白不可能以武力占領日本。列強無法像對待東亞各國一樣一口氣將日本殖民地化,只好退而採取漸進的戰法。「大東亞戰爭」的根源即始於此處。



    ●戰前的日本存在著「右翼法西斯主義」嗎?

    ──同盟國陣營對二戰的定義是「法西斯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戰爭」。然而頭山滿、內田良平不像墨索里尼,東條英機與石原莞爾也不像希特勒。同盟國自己內部政治體制就充滿差異,何況協約國。日本右翼運動的歷史,遠早於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與德國納粹主義,也沒有像這兩者為了奪取政權而組織過政黨。戰前日本右翼的運動無法定義成法西斯主義。



    ●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單方面的「偷襲」嗎?太平洋戰爭發生的原因是?

    ──珍珠港是為了讓日本先發動最初一擊的誘餌。從一開始日本並沒有要引發太平洋戰爭的打算。日俄戰爭之後,美國便以日本為太平洋上的假想敵,擴軍、制訂戰略,花了將近三十年布局,穩妥的逐漸稱霸太平洋。日中開戰後,美國對蔣介石的援助使日本的輿論開始將之視為敵性國家,認為不打敗美、英就無法使蔣屈服的意見逐漸擴大。美國對日本的開戰意識一直領先於日本,在做好充足的戰爭準備之後,美國大膽實施石油禁運,將日本逼上踏入陷阱的絕境。



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日本因戰敗而進行「一億總懺悔」,使得明治以來到戰爭結束為止的歷史都受到強烈反省、批判。日本被迫接連學習基於美國立場的「太平洋戰爭史觀」,基於蘇聯立場的「帝國主義戰爭史觀」以及基於中共立場的「抗日戰爭史觀」。



    對大東亞戰爭的理解,如果聽從美國的,就是「民主戰勝法西斯」。聽從蘇聯的,就是「美英帝國主義與日德帝國主義衝突」。聽從中共的,就是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遭遇慘痛挫敗」。然而,不論如何「只有日本的國民有機會如此自主的、從多元的角度反省那場戰爭」。而本書作者林房雄在一九六〇年代,日本左翼論述的最高峰之時,即在本書中主張:日本建立屬於自己的「大東亞戰爭史觀」的時機已然到來。



    對日本來說,「大東亞戰爭」是一場「持續百年的漫長戰爭」的最終章。而這場「東亞百年戰爭」是日本無法迴避的「悲壯命運」,日本鎖定的目標始終都是「西方列強」與「亞洲的解放」,但是在孤軍面對列強勢力的包圍下,這注定是一場不得不打、卻又必然失敗的戰役。這是日本這個國家在現代文明所處的特殊位置上,必須扮演的角色。隨著二十世紀的進展,日本遲早必須展開源自這個地位的悲壯命運。



    日清戰爭雖然戰勝,卻受到「三國干涉」,日俄戰爭雖然戰勝,卻沒有獲得任何賠款,在「東亞百年戰爭」中,日本雖然在戰鬥中取勝,卻都是「受挫的出擊」。看似一步步進展的「帝國主義侵略」──從日清戰爭、日俄戰爭、兼併朝鮮、到滿州事變、中日戰爭──其實都只是「東亞百年戰爭」這個邁向悲劇宿命的其中一環。最終,這場持續百年的孤軍奮鬥,日本破壞了列強在亞洲建立的殖民地結構,至於代價則是,日本的民族精神被醜化,背負所有侵略東亞的戰爭罪名。而對抗西方勢力入侵亞洲的「東亞百年戰爭」的大旗,則從日本手中傳給了戰後新崛起的中共。今天的中國面對西方國家進入亞洲的態度,恰似戰前的日本帝國。



    今後的日本,不可能繼續,更不可能重複這場「百年戰爭」。但是,對於長久以來習慣用「日本逐步侵略中國」的框架來理解戰前歷史的台灣來說,只不過看到了歷史的其中一個面相而已。林房雄對於「大東亞戰爭」的「肯定」,並非失去理性的偏執,如果將其論述放回戰後一九六〇年代的時空背景,則存在著以日本自身主體為出發點,屏除外國「進步」思想,建立專屬於日本的戰前史觀的意義。



    林房雄真正想「肯定」的,不只是「大東亞戰爭」,而是「日本」這個國家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林房雄 (1903 - 1975)



      日本作家,文藝評論家。熊本第五高等學校畢業後,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科。以無產階級文學作家的身分登入文壇,曾因治安維持法被檢舉入獄。一九三二年出獄後表明思想「轉向」,隔年與川端康成、小林秀雄等人創刊《文學界》雜誌。一九三四年在中央公論社刊行《青年》,三六年時發出「無產階級文學作家歇業」宣言。戰後以「白井明」的筆名發表的時事評論,相較於當時盛行的左翼論述,給日本帶來了新的言論活力。從一九六三至六五年在《中央公論》雜誌刊載的本著作,引起了廣泛的議論,其餘波至今不墜。一九七○年時擔任三島由紀夫追悼會的邀集發起人代表。畢生著作豐富,現存有《林房雄著作集全三卷》、《林房雄評論集》。







    • 譯者介紹





      許哲睿



      一九八六年生於台北市。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,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。研究興趣是從日本外交、安全保障的觀點討論戰略。以日本航空自衛隊為題目撰寫碩士論文,有數篇日本國防相關的文章、報導散見於軍事雜誌。曾任立法委員助理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第一章 東亞百年戰爭──持續了約一世紀的「一場漫長戰爭」

      第二章 薩英戰爭與馬關戰爭──日本超乎預期的抵抗力量

      第三章 明治維新與英法謀略戰──坂本龍馬間諜說

      第四章 征韓論──遭到抑制的出擊論

      第五章 武裝的天皇制度──未解的懸案

      第六章 日清戰爭與三國干涉──「日本悲壯的命運」

      第七章 日俄戰爭的推動者──日本「右翼」的起源

      第八章 右翼與法西斯主義──日本沒有法西斯主義

      第九章 荷馬李的日美必戰論──關於日美戰爭開始期的一項旁證

      第十章 兼併朝鮮──帶有利齒的民族主義

      第十一章 修改條約──日本在不平等條約下受苦了五十六年

      第十二章 昭和動亂的思想背景──大川周明與北一輝

      第十三章 滿洲事變序曲──皇姑屯事件

      第十四章 內政派與外政派──作為外政派之爆發的柳條溝謀略

      第十五章 往日中戰爭發展──「東亞聯盟」的理想與現實

      第十六章 昭和維新──趕不及的「敵前作業」

      第十七章 大東亞戰爭開戰──敗而無悔的戰爭

      第十八章 民族主義有尖牙──尼赫魯的警告

      第十九章 日本、亞洲、世界──給未來的細微預測

      後記



















    第一章東亞百年戰爭──持續了約一世紀的「一場漫長戰爭」

    一個小小的動機

    本書的標題確實聳動。首先,這個標題已充分令人懷疑是否有意讓「聖戰」、「八紘一宇」、「大東亞共榮圈」等已經無用武之地的戰爭標語復出,再次予以肯定,並且再度進行那場「無謀的戰爭」。



    然而,就算我再不正常,也不會如此發言。而且讀者可能也不想聽那樣的話吧。老實說,我在朝日新聞刊登的,關於松本清張的《象徵的設計》這部小說的小論爭當中,奮勇的說了一句「我的『大東亞戰爭肯定』,是我自己進行歷史研究的成果,至今不變。戰後的世界史正在證明,這場『無謀的戰爭』對世界史轉換造成的巨大衝擊,不必等到威爾斯(H. G. Wells)或湯恩比(A. J. Toynbee)指證。」



    這句話吸引了中央公論編輯的目光,我被問到:「您是肯定大東亞戰爭的何處,又如何肯定呢?」,我陷入了被迫要對發言負起責任的情勢。而我決定回答這道問題。標題是我自己選的,絕非當場突發奇想,只是把我長期以來的論點形諸於文字而已。



    用日本人自己的眼睛再次照亮

    有關「大東亞戰爭」本質的研究與議論,似乎已經到處在進行。即使只找「中央公論」來看,最近一年多以來,關於此項問題的諸家發言琳瑯滿目。而且看似源於諸家主動的研究與反省,與左右各派政黨的邀約並無關連。



    例如,評論家村上兵衛說:「我是一個還無法脫離『那場戰爭對我們而言是什麼』的想法的人。而我認為對其加以徹底探討的行動本身,引導出了我們今日的生活方式,並對於今日的問題給予了啟發。」



    這不正是今天「在思考的日本人」共通的心情嗎?將那場「難以理解、不合理的戰爭」以自身的歷史來掌握,希望用自已的眼睛再次照亮的願望,並不只是屬於村上氏一人的吧。



    歷史學家上山春平也說:在韓戰、以及對美國的談和成立之後,「發生了釋放戰犯、解除公職追放、再次建軍等事件,原本一時被冷凍的『大東亞戰爭』史觀,也隨著過去的政界與財界領袖們回歸崗位而復甦。」這份再版的「大東亞戰爭」史觀,「儘管最初是由結果(戰後亞洲、非洲殖民地陸續解放、獨立)開始回推,從將那場戰爭當作殖民地解放戰爭來辯護的立場出發,然而不久後卻發展成以東南亞開發計畫作為槓桿,意圖重建『大東亞共榮圈』,或是主張對紅色中國進行『膺懲』戰爭。如此一來只能說是徒勞無功地回到原點。」

    這個意見應該代表了大多數知識份子的憂慮吧。我也知道那種動態正在今日日本的某處產生。儘管很難想像那種動態會成為龐大的逆流,但是雖然極為少數,卻已經是在部分人士之間發生的事實。



    不論是否有那樣的逆流,我認為所有日本人都必須用自身的目光再次照亮、再度考察「大東亞戰爭」的時機已經到來。或許結論會因人而異,但最重要的是要開始思考。



    我也想要跟專家們一起思考。幸好我現在正在能遠離左右各政治黨派的場所「賦閒」。如果擺起架子說,我現在正處於可以享受「孤獨而自由的思索」的立場。我的「肯定論」應該會有令立場比我更左或更右的人們不滿的點吧,但對於那些事,我打算不予理會。









    編/譯者:許哲睿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13*19
    頁數:624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林房雄

      追蹤







    • 譯者:許哲睿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八旗文化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7/10/18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9516877


    • 台北頂級水晶店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





arrow
arrow

    brewerdip2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